首页 | 机构职能 | 政策法规 | 政务公开 | 党建工作 | 基地品牌 | 渔政执法 | 渔技推广 | 渔业资源 | 政策信息 | 网上调查 | 留言咨询
快速导航
         机构职能
         政策法规
         政务公开
         党建工作
         基地品牌
         渔政执法
         渔技推广
         渔业资源
         政策信息
         网上调查
         留言咨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 学习园地 >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临沂市水产养殖场   戴一琰

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我们所养殖的主要是青鳅和黄鳅。青鳅(又名圆鳅)是指泥鳅属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黄鳅主要是指副泥鳅属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Sauvage)及其亚种,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底栖淡水鱼类。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且具有滋补功效,故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佳肴。但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野生捕获量逐年减少,天然资源锐减。我场有养殖水面320亩,开展泥鳅规模化养殖,走自繁自养之路势在必行,鉴于此,2007-2010年临沂市水产养殖场连续四年进行了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人工繁殖

1.1 亲鳅的选择及雌雄鉴别 亲鳅来源于我场养殖一年以上的成鳅。野生泥鳅经过一年的强化培育,怀卵量明显高于野生环境下捕获的泥鳅。由于我场泥鳅来源广,有河南、东北、安徽及临沂本地的泥鳅,选择亲鳅时,雌雄亲鳅可选不同地域生产的,进行远缘杂交,可以取得杂种优势,进而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作为繁殖用的泥鳅,应选择2龄以上的成鳅。

1.1.1 雌泥鳅的选择 选择体长15cm、体重30-80g以上亲鳅,雌鳅体型较大,但胸鳍较小,短而呈椭圆形。其腹部膨大饱满、用手抚摸柔软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目视有透明感,肛门微红。产卵期的雌鳅腹鳍上方体侧有1个白斑圆斑,这是雌鳅当年经过1次产卵的标志。

1.1.2 雄泥鳅的选择 体长12cm以上,体重20-60g 以上,雄鳅体型较小,胸鳍较大,长而前端尖,第2鳍条明显,胸鳍上有“追星”,颜色鲜艳,背鳍末端体两侧有肉质纵隆起。

1.2 人工催产及药物剂量

1.2.1 催产药物及剂量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尾雌鳅平均400国际单位,雄鳅减半

1.2.2 雌雄比例 1:1

1.2.3 注射部位 背部肌肉

1.2.4 注射器具 1ml医用皮试注射器

1.2.5 注射深度 一般为0.2-0.3cm

1.2.6 注射时间 一般在下午2-3点

1.2.7 注射剂量 雌鱼0.2ml,雄鱼为0.1ml

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的双层网箱中,等待其产卵。

1.3 产卵与孵化

1.3.1 产卵设施

1.3.1.1 产卵池6个,长10m,宽6m,深80cm的水泥池,水泥池设计有进排水管道

1.3.1.2 水源 使用地下井水,水质经检测达到渔业用水标准,水质清新,无污染

1.3.1.3 产卵箱 分内外两层,外层箱采用60目筛绢布制成,内层箱用20目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眼较大,

泥鳅产卵后落入外层网箱内,又不至于使泥鳅从内层网箱内钻出。

1.3.1.4 增氧设备 370W空气压缩机,曝气管和曝气头,750W的自吸泵。

1.3.1.5 催产每批亲鱼数量雌鳅480尾,雄鳅480尾,按1:1的比例,如果雄鳅偏小,可适当增加,正常情况下每批孵化鱼苗300万尾左右

1.3.2 产卵 催产后把亲鳅放入内层箱,并开启空气压缩机,以增加水中溶氧,雌雄亲鳅在未发情之前,静卧网箱底部,6小时后,有少数上下蹿动。接近发情时,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亲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相互摩擦并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体腹,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不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

每尾雌鳅一个产卵期可产卵3000-7000粒,效应时间视水温而异。水温在20℃时效应时间为15小时左右,水温在25℃时效应时间为10小时左右,水温在27℃时,效应时间为8小时左右。

1.3.3 孵化管理 当亲鳅产卵结束后,应及时把亲鳅从内层网箱捞出,以免亲鳅吞食卵粒,泥鳅卵为半粘性,粘性比较差,因此曝气头的曝气量应调到适度,避免卵粒堆积箱底,造成缺氧,影响孵化率。产出的卵圆形,卵径0.8-1.0mm,吸水膨胀后约1.3-1.5mm,呈黄色。受精卵的孵化时间,随水温而异,水温18℃时出膜时间70小时;20-21℃时出膜时间50小时;24-25℃时,出膜时间30-35小时;27-28℃时,出膜时间25-30小时。刚孵化出的鳅苗无色透明,呈”逗点”状,苗细小,体长3-3.7mm,背部黑色,头部弯向腹面,可明显看到卵黄囊,侧卧于水底或用头部附着在网体上,偶尔上游而后再沉到水底,经过55-60小时,体长达到5.3mm时,卵黄囊全部消失,尾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鳔也出现,鳅苗开始摄食。

二、 苗种培育

2.1 池塘条件 面积2-6亩土池,水深80cm,水源为井水。

2.2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使用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每亩用量75-150kg,待毒性消失后,并注入井水至水深70cm。

2.2.1鳅苗放养 放苗前三天注水50cm,放苗时通过注水调节水温与孵化池水温一致,把已经平游的鳅苗放入池塘进行培育,每亩放养量60万尾左右。

2.2.2饲养管理 鳅苗下塘后,每天投喂3次豆浆、蛋黄,早、中、晚各一次,投喂量视天气、水温、苗种摄食情况灵活掌握,5天后苗种达到1cm,此时池塘中的水蚤也大量出现,饵料适口,生长速度加快。当天然饵料不足时,及时培育水质或投喂粉末状动物蛋白比含量高的配合饲料,使池水维持较高的浮游动物数量,才能使鱼苗规格整体。否则规格差异太大,造成培育率低

三、小结、

3.1 孵化温度与受精率、孵化率密切相关,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受精率、孵化率都较低,因此,孵化最好在水温22-28℃时间段进行。

3.2 当受精卵全部破膜后,应迅速及时捞出卵膜及污物,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苗种成活率。

3.3 苗种培育期间定时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泥鳅苗在营肠呼吸、皮肤呼吸之前,完全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这与成鳅不一样,以免因水中缺氧造成浮头大批死亡。鳅苗下塘后15天左右,肠呼吸器官才能初步形成,但并不完善。

3.4 泥鳅苗下塘时最好把池塘水温与孵化池水温调节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5 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鱼病为:气泡病、烂鳃病,烂鳃病多发生在鳅苗下塘12天左右,因此在鳅苗下塘8-1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提前预防。而气泡病在泥鳅苗下塘的当天就有出现,发现病情应及时加注井水,同时每亩用食盐10-15kg化水全池泼洒。

3.6分塘,泥鳅苗长到3-5cm后,应进行分塘,每亩10~15万尾。

3.7 当年5月份繁育的泥鳅苗,由于生长期短、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60-80尾/kg左右。

3.8 我场经过四年的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技术已趋成熟,完全有能力自繁自养,与收购野生泥鳅相比,人工繁殖培育的泥鳅,具有苗种规格整齐,品种统一,抗病能力强,死亡率低等优点。

发布时间:2010-12-23 17:52  


水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电话0539-8308625
鲁ICP备09018230号-1